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必须掌握客户的需求才能够提供有效的服务。客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有的时候却不是,所以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到位才可以找到隐蔽在客户背后的真实目的,才能“对症下药”。
例如:一个人在逛街的时候,进入一家服装店想买衣服,营业员没细问什么,打了招呼就开始推荐店内新款,但最后这个客户还是走了,走的时候才说:“我是想给我妈买一件衣服的,你推荐的那些不合适。”这是没有抓好客户背后需求,白白浪费了一个客源。
这里讲一个案例:
一个小镇墙上刷的广告,是卖长城哈弗汽车的。这个广告一共两句话:第一句,今天老爹开哈弗汽车;第二句,明天儿子考哈佛大学。读起来很顺嘴,读完后觉得很开心。这个广告做的就很成功。但是有人可能说:怎么能这么说呢,这个广告一个字儿都没提自己汽车怎么样,这也能算是好广告吗?
其实这个广告的目的就是在于映射、暗喻。它只是在用户的心里栽下一棵小树苗,让它自己生长。你仔细体会一下,谁都知道老爹开哈弗汽车,和儿子考上哈佛大学没有一点关系,但它就是能在你心里种下一个隐秘的联系,所谓“讨个口彩”。
当一个望子成龙的,同时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父亲,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这会让他感到很兴奋、很开心,这为他提供了一个卸下心理负担的方法。虽然汽车是卖给客户的,但客户更关心儿子啊。所以说,这种广告可能比满篇说产品性能的广告更有意义,因为它更能影响人的消费决策。
有些时候,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去理解你的客户,而是理解你客户的“客户”。我们的产品可能是卖给我们的客户的,但是使用者或者是买产品的原因可能却不是针对客户自己,我们只有穿越这个链条,找到客户想要服务的“客户”,才是真正好的营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