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赚到銭,决定因素并不是方法,也不是項目,而是有没有企图心。
企图心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就算是头破血流,就算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有梦想的很多,有企图心的人太少!
曾经认为,有了方法,有了項目就能日进斗金,但事实并非如此。
随便打开一个項目的论坛,或項目的群,都能找到很多的月入过萬的項目,其实这些項目我都看过,只要你去做,都能挣到銭。
只是多和少的区别。
但是,有谁靠这些項目进账了?答案是,很少
原因只有一个,没有强烈的企图心。
企图心有人是天生的,有人是需要后天鞭策、激励的。
比如说那些关注我的朋友,他们关注我,并不是我能透露更多的干货,其实赚銭的秘密就那么多,怎么可能天天有干货呢?
他们说,每天看我扯淡,做項目就有劲,就不想放弃。
我天天更新,他们天天有收入,我不更新,他们就没有收入。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们的企图心,需要喝我的鸡汤,才能激发出来。
有某一个社群呢,老大讲课,团队就有业绩,老大不讲课,就没业绩。
老大愁死了,方法和套路都讲了N遍了,接下来该讲什么呢?
就去请教成功学老师,老师说,不需要讲方法,只需要你天天激励他们就行了。
果不其然,他不讲方法了,每天在群里发个红包,然后说很多振奋军心的话,又出业绩了!
原来企图心被激活了,方法怎样都无所谓了。
几年前,小C是个把mei的高手,我问他,你有没有研究过把mei 的秘籍?
他笑着说,把mei 成功的秘密,是有强烈的占有欲,而不是靠秘籍,
他说,他跟小A同时看上一个,他发誓若搞不到死不瞑目,然后他就开始疯狂的行动,采用一切办法,软磨硬泡,死皮赖脸,坚持了2个月,终于成功了。
小A呢,也行动了,送了一束花,吃了一次饭,感觉没戏就放弃了,说,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
所以小C靠着强烈的占有欲,征服了很多人,小A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一个都没捞着。
回到項目上,怎么做才能成功?
我的答案是:0%的項目+1%的方法+99%的企图心!
N多人只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只强调項目的重要性,
然后,一提到企图心就嗤之以鼻,
说到底,就是他没有魄力,也没有胆量,只会高谈阔论,从不敢豁出性命去做一件事的胆小鬼而已。
一个新項目,测试了10来天,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是别人的平台,别人的产品,平台没了,項目也就没了。
也就是说,如果項目是平台提供的,挣多少銭要看运气。
好比皇帝有2个儿子,2个儿子为争夺帝位,肯定是水火不容,此时,朝中大臣,是选择皇子A,还是选择皇子B?就要看智慧与运气了,他们只能选一个,若两个都想依靠,肯定死的更快。
谁都不敢保证100%选对,既然不能100%有把握,那就不要选了,官场之中,站错了队,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項目中,选错平台,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一场空。
既然无法确保安全,就不要做那些依靠平台的項目了,而是要自己包装产品,自己策划項目。
什么是依靠平台?比如说你在淘宝店卖货,需要依赖淘宝网才行,如果淘宝网关闭,啥都没了,又比如做cpa,就得注册一个cpa的网站,用他们给你的专属链接去挣銭,如果cpa网站关门了,那你的收入就没了!
平台在,項目在,平台亡,項目亡,我们不是項目的主人。
那么什么是自己包装产品呢?比如我做创业咨询项目,我自己提供服务,产品是我自己的,不依赖任何第三方平台,項目倒闭与否,完全由我决定,我就是項目的主人!
这一个动作,那么厉害?既然能让你的产品销量起死回生?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分钱一分货”,价格高低从来都是商品成本和消费者心理价位之间的博弈。
在购买决策中,我们并不真的是在为商品的成本付费,而是为商品的“价值感”付费。
同样的,我们在选择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本身的使用价值,还会看重产品其他的价值属性。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久的卖杯子的故事: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
第1种卖法: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仅仅当一只普通的杯子,那就只能卖3元/个;
第2种卖法:卖产品的文化价值。如果你将它设计成今年最流行款式的杯子,可以卖20元/个;
第3种卖法:卖产品的品牌价值,如果你将它贴上著名品牌的标签,就能卖50元/个;
第4种卖法:卖产品的延伸功能价值,如果你猛然发现这只杯子的材料竟然是磁性材料做的,那可以挖掘出它的磁疗、保健功能,卖80元/个绝对可以;
第5种卖法:卖产品的纪念价值,如果这个杯子被胡锦涛或奥巴马等名人喝过水,后来又被带到了太空去转一圈,都可以卖2000元/个了。
同样一个杯子,杯子的基本特性(功能、结构、作用等)依然如故,但随着杯子价值的不断转变,价格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选择也在变。
所以说,同样的一个杯子,采用不同的价值创新策略,或者说给杯子转换不同的价值,就会产生不同的营销结果。
大家知道,脑白金最开始是主打保健品,本来要带给消费者的功能价值是“改善睡眠”和“调理肠胃”。但在头些年保健品行业陷入信任危机,销量不好。
当时史玉柱经过调研,脑筋一转,把脑白金直接弄成了礼品定位,产品价值一转换,加上广告一宣传,效果马上不一样。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这些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每一类产品都有它对应的价值属性和定位。但可以通过营销手段使之发生价值转换,使产品彰显不一样的价值。
在做营销策划的时候,不要只是一头栽进产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转换产品价值有点像是给产品赋能,让它更有营销势能。
蜜饯本是个小得可怜的品类,结果把“溜溜梅”策划成“没事就吃溜溜梅”之后,从原来的小零食价值,猛然一转换,成了打发时间的消遣品,这才有了之后上十亿的市场规模。
香飘飘由奶茶这个功能价值,也转换成了“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这个时候它的价值定位变成是能够缓解你疲倦劳累、增加饱腹感的饮料价值。
这样,香飘飘开创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冬季畅销奶茶,不管你是在上班、运动,还是熬夜追剧,都有可能小饿小困。只要你觉得饿了、困了,就可能有了消费场景。
再说星巴克,原本对应的价值属性是好喝、健康的咖啡,但赋予了文化因素后,做了价值转换,成功升级为上班人士装逼神器。
还有DR(Darry Ring)求婚钻戒,有着男士凭身份证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规定,并且只能送给唯一最爱的那个人。
在购买时除了需男士身份证之外,还要签署一份真爱协议,协议上会有男士姓名与钻戒受赠人姓名。
戒指本来是个首饰,但被定义为爱情的信物之后,它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一生只爱一人,转换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价值。
这个时候,本身就是无价了。
小米手机最开始只是主打性价比很高的一款手机,很多人还觉得廉价,它主要是手机的功能价值,但是当有了“为发烧而生”这一句广告词之后,它不仅是一款手机,更是发烧友们身份的象征。
雷军赋予了它产品的身份象征功能。
还有一个针对孩子的智能学习机器人案例,最开始是打造孩子贴身全能老师这个功能价值,做大力宣传后,销量并不好,很多家长用了后还各种吐槽。
因为这个价值定位把家长预期提高了,实际上这个智能机器人并没有老师那么厉害,它只是能完成一些趣味交互。所以他们又定位为陪玩机器人这个价值,之后不仅销量上去了,差评也降低了。
再说说王老吉,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最开始王老吉没有这么火,消费者总是觉得它是中药,这也就限制了王老吉的市场。
之后,王老吉转换产品价值,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可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一个价值的转变,结合大范围的宣传推广,让所有人都知道王老吉是饮料不是药。
这才保证了王老吉发展到现在,可以和可口可乐去竞争。
另外,还有美拍,由一个拍照神器变成一个美颜神器,同样的产品,转换功能价值后就完全不一样了。Vivo也一样,放大了拍照价值,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拍照神器,“2000柔光像素,照亮你的美”。
这样关于产品价值变化的还有很多:
江小白是白酒,变成年轻人的生活符号;
微信由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变成一个生活方式;
很多歌手会出珍藏版CD,本来是听歌的,转换成粉丝收藏品;
绝大部分奢侈品都是把产品功能价值转化成了身份价值;
还有热门文章,由文章本身的内容价值转换成了社交价值。
等等。
总而言之,每一类产品都有它对应的价值属性和定位。我们可以通过营销手段使之发生价值转换,使产品彰显不一样的价值。
比如实用功能价值、帮助他人价值、身份价值、社交价值、符号价值、精神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等等。
这个价值的转换,可以是同类价值的转换,比如由一种功能到另一种功能,也可以是不同类价值的转换,比如由功能转向情感。
而随着产品价值的转变,消费者的认知和选择也会改变,结果大不一样。
所以,做营销策划更多的不是营销产品本身,而是塑造产品的价值。
产品是死的,它就在那,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是它附带的价值是活的,是品牌赋予的,也是用户感兴趣的。
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有了更多的营销可能性。
也让我们有了去创意去发散的底气。
木头不一定是木头,金属不一定是金属,手机不一定是手机,水也不一定是水。
做生意,什么时候该涨价?
大家好,这里是传国玺创业思维,我是传国玺。
最近,有两个老板跟我咨询了,几乎一样的问题,我却给了相反的建议。
一个老板呢,他大概意思是,自己的餐厅开了2年了,生意不错,因为自己就是厨师,手里有绝活,顾客口碑特别好,顾客回头率高。不过对利润不满意,开始的时候因为比较保守,定价低,毛利50%不到,做得很累,问是否能提价?
另外一个老板呢,他的情况是,自己的餐厅开了两个月,也是生意不错,因为第一次开店,没经验,把成本计算错误了,定的价格比较低,问是否能提高价格?
第一位老板呢,我认为是可以大胆提价的,而第二位老板还不到时候,提价至少是一年以后的事情。
为什么要给这样的建议呢?难道仅仅是第二家店时间短吗?
不是的,背后的时间短只是表面现象,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顾客对第二家店的需求价格弹性要大于第一家店。第二家店涨价,顾客会跑掉很多,而第一家店不会。
什么叫需求价格弹性?简单说,就是顾客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越敏感,价格就越涨不得,这就叫弹性大。
举个例子,食用盐如果涨价了,你买不买?还是要买,食用盐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小;还有汽油,不管是之前5块钱一升,还是现在7块多一升,都必须要加,涨价了,也只能抱怨一下,该加的还是要加的。
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弹性不会这么小,因为基本上都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的,只是替代性强弱不同罢了。
厉害的老板会把自己的产品变得弹性更小,这就是为什么做生意的策略要做“差异化”,要有独特的卖点,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不然,价格空间就很小,便宜了自己不赚钱,涨价,生意就没了。
影响价格弹性主要有4个因素:
1,商品对顾客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如果你做的不是生活必须品怎么办?那就让自己的运营思路尽量往必须品靠。早教不是必需品,但是早教老板天天跟你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会不会动心?孩子未来的竞争能力就是父母的必需品。
2, 可替代的东西越多,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有差异化思维,选择大众里的小众产品,在一个小众领域,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3,购买产品的支出在顾客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10块钱的涨1块,对老板来说涨了10%,但是对大部分顾客来说,基本无感。
4,顾客对大品牌的弹性就小,越是大牌,顾客越是不在乎价格的变动。所以,尽量把自己变成牌子呗。这个就是时间的价值,上面提到的第一家店就有这个优势。
好了,这节就讲到这里,如果觉得我分享的课程对大家有帮助的话,大家可以加我QQ,微信 谢谢大家,祝大家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