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阿里巴巴中一位销售人员在做培训,马云也顺便溜了进去听。本来想着会有不错的收获,却没想到培训老师一直在讲,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他听了5分钟后,非常生气,果断离开了会场,并立即通知公司辞掉这位培训老师。后来有人向马云问及此事的缘由,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就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
商业的本质就是可持续的贸易,而贸易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不论哪一种商业模式,竭泽而渔都是自掘坟墓。两个人、两个团体、两个公司甚至上升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要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是建立在对方的损失之上,那么我们就要小心了,这样的事情不能干!
刘润老师给出了三种境界。接下来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细细品味自身的修炼法门。
第一也是最底层的,是鸡的境界。我要赢,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输!这样的人常不常见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从自身的成长而言,我承认是有这么一段时间的。不避讳的说,大家可以将我作为反面,审视自己。记得上学的时候,这种思想经常出来作祟,总是觉得我就该比谁谁强,特别是一直以来和我关系不好的人,一场考试下来我考好了不算是爽快,如果得知宿敌没有考好,或者他做错的题我做对了,那才算是成功。
这样的境界,建立在“稀缺心态”之上,就是笃定宿敌多吃一口,我就会少吃一口。他吃饱了,我就会饿死,从而我的感情完全取决于他人。
第二是麻雀的境界。我要赢,但是如果你输了,别怪我。这种情形比第一种更为常见吧。不用拿我来举例子,现实的商业社会可谓是一抓一大把。比如上边说的被辞退的那个培训老师,比如许多的商家,目的就是为了哄你把钱交出来,我得到了利益,管你得到了什么。如果你运气好,商品对你有用,那是你的造化,但是如果你因此受到了损失,对不起,交易纯属自愿,倒霉是你的事情,反正我受益就好了。
第三是鹰的境界。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不干。放弃基于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在保证不会被饿死的前提下,绝不侵犯你的利益。如果交易损害了你的利益,那么我就损害我在你、在其他客户、在我所有合作伙伴,甚至朋友、家人心中的情感账户。如果我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损失之上,我的路必定会越走越窄,飞的会越来越低!
双赢模式对于像我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思维转换”,因为这需要从认知和理念的最底层开始提升整个人生格局。要从内心明白并且认同雄鹰有时候会比鸡飞的低,但是鸡绝对不可能比鹰飞的更高远。虽然道理很浅显,但是这样的境界建立在“充裕心态”上。追求赢、获利容易,但是追求如果你输,我就不赢,实在是难,而且很难。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善于从商业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也不是每个人都期待他人能和自己一样获得幸福和成功。双赢思维实施起来,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以前的我有时在想,我花钱买书,读到的知识、好思想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要拥有他才能够比没有这些知识的人更上一层楼,绝对不能分享给他人。但是当内心只有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路是越走越窄的,读过的书也只是变成了书柜中的藏书。观点在藏着掖着的同时,竟也变成了一句句的空话,假以时日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而如今,每天的写作将思想分享出去,将自我的价值与他人的思想相连,虽然影响力很小,甚至有时的文章更像是“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但是我知道我做的有意义。分享,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杜撰的“双赢”,但至少每当看到伙伴们点击我文章,并给予我“点赞”的时候,我知道我很有价值。这种思想让我继续的阅读、思考和分享。现在回顾起来,读过的知识竟然很难忘记了,甚至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在形成,督促着我向前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着改变和进步。
有一个之前读到的很是感人的例子,作者和出处都忘记了,不知道是不是切题,只是突然受到了强烈的感触。
一位六十开外的男人低头弓腰,身体完全是90度弯曲着,把足有65公斤重的妻子安然地背在背上,迈着沉重的步子在楼梯上攀登!这对夫妇男的双目失明,女的半身瘫痪。每次妻子上下楼都靠丈夫坚强的后背,于是两颗心变一颗心,妻子的眼睛也成了丈夫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