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老婆生了二胎,全家人包括保姆都围着孩子转,老婆虽然很给力,但是还是免不了时不时的小抱怨,比如我家几乎天天都在用京东到家买菜,又便宜,送货又快,操作又简单,但是我老婆还是嫌累嫌麻烦,说每天都要想吃什么,买什么菜,想让我把每天买菜这个工作接过去,我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有心思干这个事情呀,但是又不能不有所表示,安抚安抚老婆心里的不平衡,好吧。

 

我说:“那我把每个月网上买狗粮的事情给承包了吧。”然后我就开始每个月去淘宝买狗粮了。

 

看似简单,其实真还麻烦,虽然狗粮的型号是固定的,但是有些店有活动,有些店没活动,还要花几分钟选择选择在哪家买,不是我为了节约,而这是我持家的处女座老婆摊派的任务,必须买最便宜的,而且不准囤货,一次只能买一袋,一定要买最新鲜的,这样的场景,男人可能感触不多,但是女人的感触应该是非常深的,其实,这里蕴含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甚至是颠覆性的商机,叫“补给经济”。[第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C加入传国玺网赚老板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的购物里,几乎50%的购物都是补给式购物,牙膏、卫生纸、狗粮、调味品、米、牛奶等等,长期重复购买,不需要每次购买都去研究太多的品牌信息、不需要研究太多的产品功能,当补给一样东西的时候还好,但是老是循环着去补给家里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时候,还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情。

 

还是那句话,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需求所以谁能够实现并推广开一键式购物、傻瓜式补货,谁就有可能吃下规模巨大的补给经济的市场

 

最恐怖的还不是这个市场规模,而是当你的产品进入快速补给通道的时候,是很爽的,躺着收钱,但是一旦你进入不了补给通道,你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傻瓜式补货大幅的缩短了消费者的购物路径,一旦选择了一个产品,就很难得再去搜索、查找其他的竞品了。

 

而且以前传统商业模式下的经销商、批发商等等中间环节也通通失去了价值,并且现在所有的针对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也将在十年内变得一文不值,这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一切正在悄悄的发生。

 

之前,国外版的淘宝亚马逊推出了一款神器DashButton(一键购物按钮),其实就是一个上了电池的塑料按钮,可以链接wifi和蓝牙,用手机可以进行设置,而这个按钮的背面有双面胶,你可以贴到所有你想贴的地方,这个按钮在亚马逊的价格是4.99美元/个(相当于30元人民币左右一个),我相信这东西在中国的生产成本极低,那具体怎么用呢?

 

 

 

比如我在我家马桶上粘了一个这个按钮,我上厕所的时候,突然看到卫生纸快没了,我只要一按按钮,按钮通过wifi就直接在亚马逊网站上下单了,下单的商品就是我之前在手机上设置好的卫生纸品牌,而付款是在我绑定的信用卡上直接抵扣,而亚马逊收到订单以后,会立马通知我家附近的配送站,类似京东到家或者是盒马鲜生的仓库,在30分钟以内,卫生纸就送到了。

 

 

 

同理,我可以在我家洗衣机上也贴一个按钮,一按就可以立马送来洗衣液,厨房也可以贴几个,分别可以送酱油、面、米等等,我家二胎老二的尿不湿、奶粉,狗的狗粮、乌龟的龟粮,都可以通过一键式的购买实现补给,真的是太方便了。

 

 

 

方便是方便了,但是这样的做法就等于把所有的竞争对手的门给堵死了。

 

事实证明,一键购物按钮只是第一步而已,这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创新平台,即一键补给服务(DashReplenishmentService)中的第一步棋,亚马逊这项野心勃勃的技术应用可以把感应器直接安装在产品上,不需要用户点按钮就可以自动触发补给订单了。

 

比如在打印机上内置一个功能,把传感器和亚马逊下单挂钩起来,当打印机纸快用完的时候,纸自己就送过来了,亚马逊目前已经对所有厂商开放了这个接口,任何商品的厂商都可以调用这个功能来打造自己的全自动的“补给服务”。

 

目前,兄弟墨盒、惠而浦(Whirlpool)和通用的洗衣机、烘干机,Gmate智能血糖仪,以及三星的很多商品中都调用了亚马逊的这个自动补给的接口,实现全自动补货,你就说竞争对手或者是以前的传统思维的经销商害怕不害怕,这是一盘大棋。[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这几年,物联网的概念很火,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好像和自己的生活无关,其实前面我说的这些都是物联网最简单的应用,现在,地球上大概有250亿的互联设备,比如手机、电脑、智能手环等等,250亿听起来好像很多,但是在未来的十年内,这个数字将暴增到5000亿,会囊括我们很多现在无法想象的东西,比如有可以监测生命机能的数据并传送给医疗服务人员的药片、机械植入器、测量和预测脱水或心力衰竭等生理条件的服装。

 

现在还没有生命的、没有联网的、“不会说话”的场所和物体有可能变成我们生活中智能的沟通要素,而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会帮我们做大量的决策和建议,它们将有能力决定哪些产品需要购买、何时购买,会根据即时、实时的数据来提议去哪里去买这些产品最好,以及以什么价格去买。

 

这些互联设备会形成一个人工智能层,其实就是我们的外置消费者大脑。据国外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们现在忙着做的消费决策中至少有25%都将会全部转交给科技去做

 

 

 

这个新情况会给营销人员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难题。你怎样把洗衣粉卖给一个按照既定程序只认某个牌子的人工智能机器?如果你是青岛啤酒,而放在冰箱里的传感器按照既定程序补充的是百威啤酒,那你如何迎合这枚传感器的喜好?

 

如果你是阿迪达斯,而顾客穿的耐克跑鞋能在达到一定的使用程度的时候再自动订购新一代的跑鞋,那你如何争取这些顾客?如果你是家乐福、沃尔玛,当类似亚马逊的一键补给服务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产品的时候,你如何能拥有这个市场的一小部分?

 

当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不再亲自购物时,你该如何争取这些顾客呢?实体店里的推销、优惠券吊牌、展架、促销活动等传统促销手段几乎吸引不了那数百个负责管理我们日常生活的消费设备,它们是联网的、不带感情的。各种产品的营销人员不久之后就都得思考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问题:所有的购买路径都不复存在了,我们如何向消费者推销产品?

 

具体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或许,你可以现在就开始考虑是否做一个自己品牌的”一键下单按钮“,或者抢先在中国做一个补给经济的一键下单的平台,无论怎么样,都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够给你有所启发,万一你找到了“历史的缝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