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某信聊天时,就有卖茶的妹子添加你为好友;或者你会用某宝之类的 app 购物,这时候也会有一些“羊毛党”正企图抢走你本能享有的优惠;或者有时候,当你用某博等消遣的时候,“刷量团”就会推送一些“高关注”账号给你。在网赚的路上,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地参与着各种类型的账号交易,逐渐地成为闭环中的一员。
这些其实都是藏在常用软件账号背后的小生意,他们虽然总是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实际上是非常赚钱的。可真是在细微之处寻生财之道啊,下面我们就举几个这种细微小生意吧:
卖口红的美女秒变卖片抠脚大叔
尤其是在临近春节的时候,各种行业都想尽办法冲业绩,为了能和家人们过团圆节而努力,活跃在朋友圈中的各种微商也如此,而且这个时间的发圈频率尤其是多了。各种口红的上手实拍图和真人试色,以及各种的成交单不断增多。
但突然有一天这些小姐姐不见了。不再发圈,同时她的朋友圈也成了仅三天可见。但猝不及防地她又出现了,但是这个号的主人似乎变了一个人,朋友圈的画风也变了样。
开始宣传各种 3 秒试看,几块包周,几块包永久的片。
于是带着好奇的心思,再加上你几天的观察,和某次尬聊之后,你可能就会意识到了,这个微信号易主了。之前的那个卖口红的美女,应该就是把她的微信号卖给了某个卖片大叔。
这种把账号当商品来买卖的小生意真是周瑜打黄盖,挡也挡不住了。
以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主的账号买卖现在已经算不上是什么秘密了。在一开始,这种账号买卖只是为满足营销需求来炒作的。但是这种在违法边缘试探却并没越线的行为着实是有些不那么地道的。
但是后来,这种买卖账号的行为动机就不再单纯了,并加入了“可交易”“可实名”等的要求,这样的买卖行为常被用以诈骗,且由此形成了灰色产业链。
自己的网盘里居然出现了别人的照片
前阵子,跟朋友们闲聊,有个朋友的 QQ 被盗号了,还总是接到诈骗电话,而且他的 QQ 绑定的网盘里面多了许多的辣眼睛照片。
以前也有一个类似的新闻。在 18 年的年底,“撞库”盗号诈骗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就是通过攻击网站盗取账号、编写“撞库”脚本等行为来发布办证、非法招嫖等的信息,高达四万多条,还通过接听电话来索要费用进行诈骗。
说实话这种聪明才智如果能够用在正道儿上就好了。
如果你在百度上面搜索“账号撞库”,就发现这个词条居然有将近百万个的搜索结果,这样的例子真是不少呢。
某男子通过‘撞库’破译了近 20 万个淘宝账号密码来刷单,有些人的邮箱的账号密码和淘宝账号密码相同,这个人就利用这个漏洞来通过扫描软件实现“撞库”,成功地获得了近 20 万个淘宝账号及密码,用它们进行刷单来赚取佣金。
据哔哩哔哩官网发布的公告来看,据一些的 B 站用户反馈,他们的关注列表中突然多了很多条以前从没有主动关注的号。调查之后发现,这些人疑似被盗号了,数量居然在 3000 至 4000 之间,据推测,这次的盗号的方式是用密码库进行哈希碰撞来实现的。
百度云也遇到了这种盗号现象,也是撞库攻击的,据说有 50 多万的账号被盗。被盗者的网盘里塞满了黄片,有些甚至之前存的文件也消失了。
撞库就是指那些黑客们通过收集被泄露的用户和密码等,并生成“字典表”,批量登录各种网站,尝试着撞出一些可以登录的账号。
现在,撞库行为基本上是现在很普遍的盗号行为。
而这些数据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网站会故意或者是无意中泄露了其庞大的数据库,而有的则是通过暗网中的黑客数据交易。
在我们国家,几乎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 QQ 号,当然大家基本上都出现过 QQ 被盗的经历,那么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被盗的 QQ 号后来都怎么处理了呢?
其实大多数没有找回的就都被洗了。一组 QQ 用户名及其秘密就是黑市术语中的一个“信”;成千上万的信就会组合成信息文本,也称为一个“信封”。把“信封”中的各种 QQ 号按着有无价值等条件筛选出来,比如是靓号否、有 Q 币等虚拟资产否或者是有高价游戏装备否等,这个过程就是“洗信”,在“洗信”之后就成了“二手信”,之后就可以被打包贩卖了。
有些人习惯用他们的 QQ 号直接登录其他的各种第三方的平台,因此这些 QQ 号被盗后,他们的各种平台账号都可能会被通过用撞库的方式来盗取了。
所谓的新客专享竟被老客拿走了
在去年 12 月中下旬的时候,星巴克咖啡就推出了这种“APP 新人注册礼”,在截止日期之前,那些通过星巴克 APP 注册了星享俱乐部账户的新用户,都可以获得“星巴克圣诞特饮邀请券”。
但是这个手段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效,反而成了一次年末营销悲剧,其罪魁祸首就是那些网络上的羊毛党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星巴克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的达标条件太容易就可以达到了。一个新的手机号,再填上一些简单的资料就能领取了。
于是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那些羊毛党们就通过各种打码平台,批量地注册了星巴克新用户来获取咖啡兑换券,之后再以几块钱的价格售卖,而人们在买到兑换券之后就去了附近的门店兑换咖啡,队伍也是老长了,严重影响到了正常营业和那些常规的消费者们。
所以这次活动仅仅在上线一天半之后就紧急下线了。
而且剧统计,因为这次活动造成的虚假注册量居然达到了 40W 多,星巴克的损失也是高达千万级别。
碰上打码平台的营销活动中,最终获利的也多是羊毛党了。
羊毛党们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获取大量账号。各种平台都需要手机或者邮箱等来作为注册账号,这个条件也促使这种以“打码平台”为首的黑色产业逐渐应运而生。
打码平台,其实就是一种自动化攻击工具,它是针对注册环节而开发的,不仅能够实现账号的批量注册,而且通过结合机器学习、OCR 等,可以识别字符验证码,进而顺利地完成注册,并以此来非法获益。
在打码平台中,需要大量的电话号码,这些号码从何而来呢?当然就是卡商了。卡商们有众多的黑卡,他们可以将这些手机黑卡插入猫池中,然后通过各种软件来和打码平台实现连通,可以收发短信接收验证码,这些验证码则会带来 0.1 元到 3 元不等的收入。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像这么好糊弄的,许多公司会对新账号监控,当有账号异常现象时候就会有提示。于是,就又衍生出了一种养号党。
这种养号党们会模仿那些真实的用户,用新号来进行常规操作,维持到它们脱离异常状态后。
可以说,在中国市场,只要你需要,付钱,新老账号、大小优惠,都可以任你挑选。
马蜂窝捅了“马蜂窝”,又带给行业什么?
就在去年的十月,某自媒体账号上发了一篇名为《估值 175 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其中指出,在马蜂窝网站上,2100 万“真实点评”中居然有 1800 万条是通过机器人来实现的,而且都是从同类网站如点评和携程等平台上面抄袭的。
据统计,马蜂窝网站上超过 7000 多个账号都抄袭了艺龙、美团、携程等同类平台上面的点评,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抄袭率居然高达 85%。
这种数据造假新闻令人震惊。但是这种数据造假的现象其实在哪里都会遇到的,而且其渗透率也是极高的,以刷量现象最为典型。
不论是电商行业、视频行业还是自媒体行业,这种刷单、刷量现象都很寻常,并逐渐培养出这种以数据为主的标准习惯,营造出了这种按销量网购、按评分看视频、按阅读量看文章、按粉丝数关注微博等的假象,却不知,这种高销量的产品、10w+播放量的视频以及那些高关注量的账号等其实都是虚假数据。当你被僵尸粉包围的时候你也是很难察觉到的。
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着,快节奏让大家浮躁,每个人都可能是这种数据造假现象的帮凶和推手。我们一直跟数据走,结果就是掉进了更大的坑,使得自己生活被这种谎言给欺骗了。这些数据,本应该是给我们用来参考的,竟然受到了这么的人为干扰。